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小米胜诉获赔55万元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小米胜诉获赔55万元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鸿雁起诉小米涉嫌侵权,这场专利纠纷会以怎样的方式收场?
进入2021年,智能家居领域第一个备受关注的专利纠纷案——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(简称小米公司)及其生态链企业上海创米科技有限公司(简称创米公司)因涉嫌专利侵权被杭州鸿雁电器有限公司(简称鸿雁公司)告上法庭。
小米公司因不服上海知识产权法院裁定,向法院提起上诉,请求撤销原审裁定,将案件移送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理。近日,二审裁定结果公布,法院最终裁定结果为驳回上诉,维持原裁定,且本裁定为终审裁定。
事情在智能家居领域掀起了一阵“吃瓜潮”,引发大家对于专利保护的重视。这一案件为何能引发“海啸”?对企业又有何警示呢?
案件从何而起?
首先,我们先回顾一下这起专利案件的起因和发展。
据了解,此次专利权纠纷主要是围绕米家智能插座产品展开,涉案的专利包含3项发明专利、4项实用新型专利,内容涉及紧凑式结构、远程无线控制功能、协议转换功能、数据采集与转发功能、电气安全性能提升等多个方面。
其中,鸿雁公司一款名称为“一种带弱电接口的智能插座”、专利号为ZL20161065****.1发明专利的专利权人,该专利目前处于有效状态。鸿雁公司经调查发现,市场上出现了与专利产品相同的涉案产品,即被诉侵权产品,经比对发现被诉侵权产品落入涉案专利的专利权保护范围,故一纸诉状将其告上法庭。
鸿雁公司曾向法院起诉小米公司、创米公司侵害发明专利,并向法院请求:
- 1、小米公司、创米公司立即停止制造、许诺销售和销售侵权产品,并销毁侵权产品及模具;
- 2、小米公司、创米公司赔偿鸿雁公司经济损失及为制止侵权行为的合理开支共计200万元。
二审裁定结果出炉
一审后,小米公司因不服上海知识产权法院裁定,向法院提起上诉,请求撤销原审裁定,将案件移送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理。近日,二审裁定结果公布,法院最终裁定结果为驳回上诉,维持原裁定,且本裁定为终审裁定。
酷派发布公告将起诉小米侵权,将对小米IPO产生什么影响?
选择小米公司的上市关键时期来起诉,不好说酷派到底是想要什么。最大的可能是博取眼球获得关注。
因为酷派已经寂寞好久了,自从退出中国市,国内仅剩一个制造基地,主要业务范围在美国。
要知道退出中国市场,主要是去年出现的资金链问题。乐视溃败后,对它的打击和影响非常大,在常年经营和战略过程中,很难说酷派没有瑕疵。
尤其是经营问题,直到如今,酷派的危机并未完全解除,还处于亏损之中。
反过来说,如果真如酷派所称自身拥有1万多项专利,那还真是一笔可观的资产,至少可以让酷派活的潇洒一点。
小米在港股这个月才递交赴港IPO申请,突然在这个档口起诉小米,又是开新闻发布会,多少有点要搞事情的意思。如果真如酷派所说小米公司侵犯了酷派的专利,相信在法律框架下,法院判决会对公众和投资者有个清晰、权威的解释。
先说结论,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,无非就是酷派想趁机要点钱,毕竟最近日子不好过。
酷派作为原2G时代中华酷联中的一员,也曾风光过,也有上万个专利。但是现在世道变了,手机市场发生了大变,小米成为炙手可热的手机商。
眼瞅着小米就要上市了,能融到据说100亿美金呢,酷派这肯定眼红啊。再加上小米之前被告侵权的次数也实在是多了点,而且不少都是以赔钱了事,这让酷派看到了一个赚钱的良机。
2014年,小米因涉嫌侵犯爱立信所拥有的ARM、EDGE、3G等相关技术等8项专利,在印度被爱立信诉至印度德里高等法院。为了不失去印度市场,小米公司主动“割地赔偿”,按照“每台设备预缴100印度卢比于法院提存”的条件,临时获得使用高通芯片手机的继续销售。
100印度卢比相当于10元人民币左右。这意味着小米在印度每销售1台手机,需要向爱立信支付10元专利费。
2015年,小米分别在美国和中国被告侵权……
据说,专利费占手机销售成本10%到30%之间,是一笔非常大的开支,所以,你以为小米手机卖那么多多风光,其实背后也很心酸啊。
如今酷派基本放弃中国市场了,转型国际市场和人工智能了,可以说是彻底没落了,但是曾经酷派也辉煌过,比如是全球第一个发明双卡双待手机的厂家。
今日下午,酷派还在香港就与小米专利纠纷一事召开了媒体沟通会。到底酷派能否利用此次机会“捞一笔”,就看双方的沟通情况了。
IPO之际出手,酷派真的选择了一个好时机。
一万项专利
酷派CEO蒋超在2018年1月曾对媒体表示:酷派在手机行业持有一万多项专利,有意向对一些相关公司进行专利诉讼。而经过了四个月的酝酿,选择小米开刀,于小米IPO之际对媒体广而告之。暂且不讨论其持有专利的公正性,就酷派在小米上市这个时间点提出诉讼,很大概率是创造一定热度,可能为日后的新产品蓄力,可能为之后的专利诉讼吹响号角。
制造热度
酷派于今年初开始就于多地法院提交了对小米侵权的诉讼请求,此次由于媒体都在聚焦小米上市,酷派可以借势获得一点存在感,且如果酷派真如蒋超所说具有一万多项专利,此次事件的热度会让酷派在日后的专利战中获得一定的舆论优势。
酷派曾经凭借与运营商紧密合作的机海战术,在2013年曾跻身全球智能手机份额第八名的位置,但由于低端机市场的激烈竞争,酷派于2015年选择卖身于乐视。受到乐视2017的风波影响,酷派的业务也受到了巨大的打击,决定逐渐退出中国市场赴美研究AI手机。酷派到现在已经出售了其在华的多项不动产,来弥补乐视溃败之后对他造成的影响,而在华专利也是酷派现有资产中极具价值的一部分,若酷派有能力赢得几场有价值的专利战,能为其日后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。
小米一定要赔酷派,毕竟酷派在手机行业持有一万多项专利,也是花了钱研发出来的,你小米就想免费拿用来,如果人人都这样,谁来创新,你小米天天做卖国贼,给爱立信,高通交专利费就行,国内企业象华为,酷派等的专利就想免费用,还想通过废除别人的专利让自已不用交专利费,如果专利都无用的,你小米怎不去打官司废除爱立信,高通的专利,帮一把中国的企业,说白了小米的小盗本质改不了.天天耍猴,一句ARE YOU OK?就行了吗?
酷派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投诉小米,无非就是想蹭小米上市的热度。曾经的酷派手机早已风光不在,关注的人也没多少了。我觉得酷派投诉小米就是为了增加媒体曝光度,刺激消费者购买罢了。
小米要上市的消息最近可是遍布全网络,有消息称小米将在6月份上市。小米上周在香港提交上市申请,分析师平均预计其估值为500亿至1000亿美元。只要小米成功在港上市,雷军就有可能成为亿万富翁。
酷派这几年在手机行业混的算是非常烂的一位了,曾经帮助它的乐视也因为贾跃亭而接近倒闭。可以这么说吧,自从酷派大神过后,酷派的手机都做的差强人意,系统优化不好,手机外观又不符合国人审美。
对小米会有一定的影响,但是影响不大,可能很快就会被公关给压下去。毕竟小米也曾出现过很多问题,不过最后都被压下去了,这点不得不佩服小米的公关能力,广告做得好,又能压住负面新闻。
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看法,如果哪里说的不好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指出~
如何评价酷派起诉小米:称侵犯其三项发明专利?
专利君的大体态度是:这是很普遍的专利战手段,但行将倒闭的酷派在小米准备IPO的节点突然发难目的性太过明显,也不地道,说白了就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。事情的后续发展要看这种“单挑”会不会演变成“群殴”。
从三项专利的具体内容来看,一项是双卡双待功能,一项是APP通知弹出框,一项是应用图标的整理方法,都不属于很核心的专利,此类专利诉讼案的周期一般在一年左右,赔偿金额不会太高,不会到影响小米上市的程度。对小米来说,没时间也没必要耗,花钱消灾。
这不是小米第一次在专利上吃亏,在海外市场比如印度、美国、巴西,小米掉进过的专利坑实在太多了。但对于这样一家2011年才进入手机行业的新企业来说,专利积累不够是天生的劣势,市场份额急剧上涨自然免不了被盯上。
长期以来,国产手机厂商在专利诉讼方面是相安无事的状态,因为基于安卓底层的开发有太多互相借鉴、“抄袭”的地方,其他硬件层面的核心创新又是国产厂商集体薄弱的,所以如果一旦打起专利战,肯定是“狗咬狗一嘴毛”,犬牙交错,反而搅得市场一片混乱,这样对谁都没好处。
不过行将倒闭的酷派既然放下了脸面,撕破了脸皮,保不齐像中兴、联想、HTC这样同样市场份额惨淡但专利积累较多的公司也会跟上,单挑一旦变成群殴,较量的格局就完全不一样了。这是这次酷派和小米的专利诉讼可能产生的最大影响,也是应该关注的核心问题,且看后续发展吧。
在国产手机市场已经出现下滑趋势的情况下,这种情况对谁又是好的呢?只能说,各家在基础创新上多加投入,然后用知识产权的形式最大化地保护好其市场价值才是王道。
欢迎关注“专利君”,一起关注科技前沿,聊聊知识产权的大事小情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小米胜诉获赔55万元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小米胜诉获赔55万元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